時隔四年之后,中國隊日前再次奪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冠軍,六名隊員之一——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二男生胡蘇麟也奪得金牌,載譽歸來。冠軍萬眾矚目,但胡蘇麟父母的育兒觀更值得家長們借鑒。
“他天分一般,但酷愛數學”
奪得奧數世界冠軍的孩子,必然天賦高、優點大,但胡蘇麟的爸爸卻並不夸大孩子的天賦和才能,而更看重孩子的興趣:“他就是普通孩子,天分一般,但是酷愛數學?!?/p>
“五六歲的時候,帶他去畫畫班,別的小朋友畫圖案,他卻是用數字連接串成一個他心目中的形狀﹔帶他去公園,他畫的圖也是用數字的方式表達所見。由此我們覺得他對數字比較敏感?!卑职只貞?,“不斷鼓勵、發現、欣賞成為正向循環,孩子就對數學越來越感興趣?!?/p>
相比成績和成就,胡蘇麟的父母更重視孩子是否從數學中獲得滿足和愉悅。因為快樂,才能激發“玩”數學的干勁:“他不滿足於只是做完題目,還會想是不是有更多的變化,去証明自己設想的結果是否成立。數學對他像玩具,不停的組合、拆解?!?/p>
“他可以用一整天思考一個數學難題,開始我們也擔心他身體是否吃得消,后來發現還可以。這種思維習慣也有助於他的大賽發揮?!焙K麟的爸爸舉例說,一次比賽,胡蘇麟在4個小時的賽程中,前一個半小時一個題都解不出來,但並沒有著急亂了陣腳,而是后半程攻克難點,贏得比賽。
“他從不藏私,有集體榮譽感”
胡蘇麟初一就考入華附奧數班,此后5年每天與奧數相伴。但父母並不因此把胡蘇麟“供”起來,讓他隻管學習就好,而是很重視兒子其他素質的養成。
例如,熱心幫助他人。同學評價他:“特別好的一點是,他從不藏私。任何時候問他題目,他都很願意跟大家講,有題目也願意分享出來跟大家一起做?!?/p>
例如,集體榮譽感。班主任劉知南說,雖然為了備戰競賽,胡蘇麟經常不在班上,但隻要班級有活動,他一定會盡量參加,從不推諉。他是國旗班的護旗手,常常利用晚自習的時間,練習升旗降旗。他還是短跑健將,在2017年和2018年兩年,他都在停課備戰,卻專門跑回班裡參加校運會,和同學一起參加4×100米和4×400米的接力賽,共同為班級榮譽而戰。
“孩子進入華附后,集體榮譽感和價值觀有了很大的提升,以華附為榮。華附不僅僅給孩子傳授知識,教授學習方法,更注重對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理想目標的培養,夢想成為對數學有貢獻的人,能堅持學習的很重要的原動力?!卑职终f。
數學世界裡的“胡神”是個“暖男”
作為男孩的爸爸,胡爸爸尤其注意教育兒子如何從男孩長成有男子氣概和責任感的男人。
此次出征時,胡爸爸教給兒子男孩最重要的第一個品質是勇氣!“我會告訴他,比賽選手就像劍客,狹路相逢勇者勝,挺不住的時候要拿出勇氣?!?/p>
如今兒子凱旋,即將進入大學,胡爸爸打算傳遞給兒子另外兩個品質——責任和毅力:“未來他會有自己的小家庭,需要明白自己對家庭、社會的責任﹔人生不會一帆風順,克服困難需要毅力?!?/p>
在父母的悉心教導和耳濡目染下,胡蘇麟也成為了一個很有責任感的“暖男”。同學們喜歡半開玩笑地喊他“胡神”。
IMO是初等數學的頂峰,但數學研究更廣闊的風景在高等數學。數學競賽能培養出的能力類型,也只是做數學研究需要的能力類型的一小部分。
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的青年數學家許晨陽說:“一些優秀數學競賽參加者,他們的共同之處是在某個時間節點上,自覺或者不自覺地認識到了數學競賽的局限性,而選擇了擴大自己的能力范圍,為后來成長為杰出數學家奠定了關鍵的一步?!?/p>
胡蘇麟已經被北大數學系錄取,今年9月將成為大一新生,他的人生目標和理想是“對數學的發展、數學研究有所貢獻”。
文/羊城晚報記者 蔣雋